——余秋雨《泥步修行》、稻盛和夫《活法》、李开复《向死而生》有感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依然山,看水依然水。
——题记(宋·青原行思)

  之所以选择青原行思的这个题记,我想强调的是“之初”、“有悟”、“彻悟”这个时间观念,而且这句话和习领导班子提到的“新常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以下所有观点系个人观点,也只是view,并不是fact,“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所以都可以讨论,如果觉得我说的和你的观念相左,不妨来一句“因缺斯汀”。我所说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对我来说都是对的。

  三本书,命中注定也好,事出偶然也罢,都视“名、财、位”如浮云,强调“因果论”,都号召回归年少之时的“正觉、本心、心怀善意”云云。吾侪年轻人读了这些书,并按照他们所指出的生活“准则”去生活,即使过得不好,也不至于精神颓废地如同一匹倒地的骆驼,气喘吁吁。他们的这些view也可能都是错的,但是对他们个人而言,都是对的;或者说对现在的他们是对的,但对过去及未来的他们都是错的。我们采用鲁迅的“拿来主义”直接奉若圭臬呢?不说对,也不见得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朝圣路。只看结果,可以说他们都是成功的,在“结果偏见”下,我们很容易忽略“概率轴”的存在。

  个人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按照他们所倡导的心态来生活,“无争、无欲、无所求、空”,所有的人都这样,世界该是多么的单调,又是多么无趣啊!从年轻人角度出发,如果按照这样的生活准则行事,未免太没有活力与激情了。年轻人,尤其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应该心怀大念想、大目标,就是要最大影响力,就是要“Change the world”,偏执、傲慢、不羁、放任、狂妄等等去追求,去寻找,去叫板,不但要“有欲”,还要“有所求”,舍我其谁,非我不可,我就是救世主,老子就是命中注定要去点亮世界!不认认真真、煞有介事地浪一次,要年轻干什么?和一把老骨头有什么区别?也许到了他们那个年纪“无欲无求”了,那时再放下,岂不乐哉?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把正确的方法用在错误的阶段。在起点没有出发过,眼所见,不过是朝起夕至的地方;走了一个大圈圈,可能绕了数不清的弯子,划破了衣衫,可能还摔了个鼻青脸肿,一身戾气,回到了原点,眼所见,不过是朝起夕至的地方,however,我们有了故事了啊,我们可以吹牛皮了啊,这时候再要一盏烧酒、二两牛肉,坦荡荡、心至静,大不同未出发时的模样。正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在三十九回里思考“是非善恶” ,没有拒华筝、五师亡、黄蓉去,作恶多端的欧阳锋、裘千仞仍然逍遥在外,至亲至爱的人相继而去,那会有这大反思、大阵痛、大体悟?

  我说二十来岁是最好的年纪,一些人可能会嗤之以鼻,但对现在的我来说,然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固然言之凿凿,“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亦不乏男儿浩然之气。

  哪有什么条条框框?在最好的年纪,做一个最好的你,此生无憾,美哉美哉。

  2017/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