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 ——王小波

“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 傻逼太多了,有共识,也会产生价值。我们作为自认不傻逼的人也必须接受这个事实,都是这样。” ——李笑来

“公众的审美里,也是盲目崇尚强者。我们这个行业在苹果出金色版之前,整个国家只有山寨厂商敢做金色手机。苹果做了金色之后,全世界都在跟风抄金色,所以这个世界庸俗无趣,和没劲的程度,是超出一个文青出身的企业家的所能想象的最糟糕的事情还要糟糕十倍。” ——罗永浩

  1994年,周星驰拍摄的《大话西游》刚播出就被骂赶贺岁档粗制滥造、烂片、穿帮、弱智无聊、没有深度…各种负面的声音蜂拥而至,媒体关注最先发声的多数派,觉得好看的人出于害怕被孤立、被嘲笑的原因,这些少数派不敢说话了,于是沉默的螺旋出现了,它在香港放映两天就停映了。
dhxy

  2016年11月,某公众号的推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刷爆朋友圈,一张笑脸天真无邪、排版简单、语言真挚、救命要紧、父爱大于天,由于“文章每被转发一次,公司就捐赠1元钱”而质疑为炒作营销的人,担心与朋友圈所有转发这则消息的人为敌,没有在朋友圈里表达出来,于是在”父爱如天“的意见气候里,沉默的螺旋又出现了,当天打赏额度突破微信限制。
lyx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英语:Spiral of silence)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由伊丽莎白·诺尔-纽曼于1974年在发表于《传播学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上的《沉默的螺旋:一种大众观点理论》一文中最早提出。主要概念是: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公众中的少数派,他们将不愿意传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与多数人一致,他们会勇敢的说出来。而且媒体通常会关注多数派的观点,轻视少数派的观点。于是少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小,多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cmdlx

  前提假设有三个——

  • 1.社会将用孤立的方式来威胁那些与大多数人不一致的人,对孤立的恐惧不可抗拒。
  • 2.对孤立的恐惧导致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试图评估意见气候。
  • 3.公众的行为会受到民意评估的影响。

  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

  • 准统计官能(quasi-statistical organ):我们长久地处于媒体讯息之下,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够觉察到媒体所呈现的主流意见,这些意见就会转化为个人对于社会主要价值的认知。
  • 多数的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人们“把带有自己倾向的感知与媒体过滤过的感知混合为一个结论无形的整体感觉,他们觉得这个判断来自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自己对某件事持不赞成的态度,如果大众传播对这种意见持赞成态度的话,个人会错误地以为这种赞成态度是多数的人的意见。
  • 中坚分子(hard core):是一群"在沉默的螺旋旋转过程中无视孤立的威胁的人”,这是一群愿意为自己公开言论付出代价的人,这些特立独行的人通常与主流意见相悖。

  那么这个理论如何去应用呢?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去制造”反沉默螺旋“呢?

  • 一、在事件还没有发生或者刚发生的黄金时间段,就去有意的制造主流意见,比如我没看过的电影《前任》,还没上映之前就是各种情感宣传的正面评价,所以这个意见就成了主流意见;手机还没发布,就各种借势营销,这个黑科技,这个人性化,这个外形美;比如微博里常见的”五毛“和”美分“的造势,我一直不认为微博的主流评论就是主流意见。

  • 二、”时过于期,否终则泰“,“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这就是造成开篇两件事反转的原因所在了。

  • 三年后,1997年,《大话西游》制片方把电影带到北京的大学生电影节,满含荷尔蒙的文艺青年被里面的经典桥段和对白感动了,大家纷纷效仿或评论,从这里开始大家又开始重新审视这部电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星爷的巅峰之作。在这个反转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时间。

  几天后,部分”中坚分子“网友开始质疑罗尔,事件被批”带血的营销“,后来的事我不想提了…

  简单说,沉默螺旋的逻辑就是”从众效应“、”第三人效应“。这个效应可以说明广告的影响——你可以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不受广告影响,但是你会认为其他人受到了广告影响,这足以让你自己受到广告影响

  我们斯赫在不知不觉中,还是运用了这个理论的,在南通大学吉祥物”通仔“上,刚刚把出厂的通仔展现给一部分同学时,得到的评价是”好丑“、”做工真糙“、”几个字就和南通大学关系了?“…如果这种评论再持续下去的话,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我们通过一些营销方式,主要是发动意见领袖,”好萌啊“、”好可爱“等等就成了评论的主流意见,南通大学吉祥物的地位就在民间默认了。
tz

致谢

人民网《论网络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
郭小安《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
刘润《沉默的螺旋:”为什么先说的声音越来越大,后说的最后无话可说“

写于 :2018-07-25